梵蒂岡電台博物館 珍藏廣播發展歷史

0

許多人都聽說過梵蒂岡博物館

但很少人知道梵蒂岡
還有另一座博物館

那就是成立於1929年的
梵蒂岡電台博物館

博物館是由古列爾莫‧馬可尼
為教宗庇護十一世建造的

目的是將教宗的聲音傳遍世界

直到今天

見證電台成立的歷史文物
依然完好無損

由梵蒂岡電台的工作人員照顧

其中包括喬治·帕塔西尼

帕塔西尼為我們介紹許多藏品

例如教宗庇護十一世

進行第一次無線電廣播
使用的麥克風

但這不過是這個小型博物館
眾多藏品之一

喬治‧帕塔西尼
梵蒂岡電台協辦人

在我左邊的,是馬可尼製作的

梵蒂岡電台無線電發射機
右邊是電話

對馬可尼來說
這是非常重要的物品

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投入服務

還用作發送尋人訊息

當時有一個尋人行動

協助尋找在戰爭中失蹤的人

找到失蹤者後
梵蒂岡電台會廣播訊息

例如說某人正被囚禁在
印度或美國

當時能夠做到此事

因為梵蒂岡電台為獨立電台
至今依然如是

在冷戰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世界各地的其他電台被滅聲了

但梵蒂岡仍在發聲

教廷的電台最初
以英語、西班牙語、

意大利語和法語廣播

馬可尼主要以
意大利語和英語工作

他進行實驗
並提升梵蒂岡內部的廣播技術

其中一個例子是
他嘗試研究如何傳送電報訊號

喬治‧帕塔西尼
梵蒂岡電台協辦人

他的主要想法是
為這台機器配備天線

以克服物理障礙

他在1895年成功了

第一個實驗是令兩個
相隔2.5英里的鐘

先敲響其中一個

他的兄弟守著另一個響鐘
在收到訊號後,鳴槍示意

讓馬可尼知道鐘已響起
實驗成功了

自此,無線電廣播和
無線電報的歷史開始了

馬可尼製作了第一個
以赫茲波傳輸的

無線電傳輸
商業無線電報系統

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發生了變化

喬治‧帕塔西尼
梵蒂岡電台協辦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開始進行傳輸聲音的實驗

那不是加強接收器與
發送器之間的雙向傳輸

而是改為單向傳輸

訊號可由任何一方發送

取決於傳輸的方向和形式

只要擁有機器便可以聽到訊息
因此不再需要雙向傳輸了

這也需要使用大型天線

天線的大小是根據電台
使用的頻寬而定

當時日內瓦國際電訊聯盟
協調所有相關工作

每個電台都獲編配
最合適的頻寬

教廷是該組織的一員

多年來,梵蒂岡的天線
不停改良

以配合和發送到不同國家
並使用更大的頻寬

喬治‧帕塔西尼
梵蒂岡電台協辦人

顯然,這個時代以短波開始

然後新的技術改變了傳輸方法

我們繼續發展調頻、衛星

當然還有互聯網
那是我們現在最常用的

帕塔西尼說

這座博物館有助記錄
廣播發展史

博物館保留了早期使用的
大型設備和按鈕

以至後期的收音機和留聲機

維持博物館運作就是
感謝這位創造廣播的先驅

並將他的成就留傳後世

No comments